close

戰國七雄與八國聯軍

前陣子有位小朋友在MSN上用中英文夾雜的方式問我:「請問老大,今年已經FOURTY歲了 嗎?」。當然~年齡對於一位中年大叔而言,並無秘密可言!不過這位小朋友居然被我發現英文拼錯了,所以我立即跳出來糾正:「40 的英文是FORTY,並不是FOURTY囉!」

這位小朋友非常有禮貌,就算被我糾正,他也沒有惱羞成怒,反而問我一個非常厲害的問題:「請問老大是用什麼方式來記憶,40的英文拼 法是FORTY,而不是FOURTY呢?」

這位小朋友的問題問得實在是太棒了!一下子就把我的記憶拉回到二、三十年前,我始終記得我有位非常有八套的國中英文老師,他 喜歡創造一堆記憶口訣來幫助我們背英文單字。當時他講了一句很不押韻的口訣「四十而不U」來解釋FORTY的正確拼 法。

「為何是四十而不U呢?難道是講人到了四十歲之後就不會憂鬱了嗎?(備註:因為U跟憂發音類似)」當時班上有位口才便給的 同學立即舉手發問、問這位當時已經四十幾歲的英文老師,不過老師並沒正面回應,只是嘟囔地說:「教了你們這群笨蛋學生,我豈能不憂鬱 呢?總之,「四十而不U」給我背起來就好!別再廢話了!」

除了英文老師之外,我的國中歷史老師也是創造各式各樣口訣的專家,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戰國七雄與八國聯軍。

八國聯軍的口訣就是「餓的話,每日熬一鷹!(俄德法美日奧義英)」,這口訣真的很棒!讓我直到現在還是可以把這八個國家牢記在心!不 過我的歷史老師是位個性很急、而且又不求甚解的臭老頭,他只負責讓我們死背這些國家的名字,卻不想仔細解釋這些國名所代表的含意,反 正高中聯考又不會考。

當某位同學舉手發問:「請問老師,八國聯軍的『奧』指的是澳大利亞嗎?」,歷史老師卻想也不想地就回答:「笨蛋,這『奧』指的是奧地 利!」!

想當然爾~只要翻過國中歷史課本的人都知道我的歷史老師根本是胡扯一通,因為八國聯軍裡頭的這個『奧』並不是奧地利,而是 指包含奧地利與匈牙利的奧匈帝國。

說到這裡,我突然想到八國聯軍這個名詞可能是一位跟閻驊一樣,很喜歡用八來押韻的人創造的。因為奧匈帝國當時所派出的兵力只有75 人,佔了八國聯軍總體兵力的千分之一而已,而且戰後的分贓,奧匈帝國幾乎都沒分到,所以七國聯軍應該比較符合史實才對!

再者,「俄德法美日奧義英」這個排序真的也沒啥意義,因為論八國聯軍的出兵軍力,日本最多,所以日本應該排第一,如果論戰後分贓利 益,窮凶惡極的俄國分最多,所以俄國也應該排第一。如果要論八國聯軍兩任總司令國籍,那麼英國與德國就要列名榜首了。

再來說戰國七雄的順序,我當時背的是韓趙魏楚燕齊秦,不過我已經忘記歷史老師當時教我們的口訣是啥?我只知道這順序最前面的「韓趙 魏」就是春秋時代的晉國,因為一連串的叛變(三家分晉),晉國分裂成為韓、趙、魏三個國家。

有關戰國七雄的順序,我問了幾位噗友,有人說是「韓趙魏齊楚燕秦」、也有人說是「秦齊楚燕韓趙魏」或是「秦楚燕齊韓趙魏」。但是以上 順序,我都找不出有任何方便記憶的端倪。

如果用這七國的滅亡順序來記憶的話,正確答案應該是「韓趙燕魏楚齊秦」,至於最後兩個字跟知名歌手:齊秦一樣,也許可以讓大家想出個 幫助記憶的邏輯來。

無論戰國七雄用那種記憶口訣來背,都會讓當時我們這些笨蛋學生出現一些歷史盲點。首先,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代七個大國,並不是指戰國 時代只有七個國家。要知道,戰國時代的國家非常多!像周、宋、衛、中山、魯、滕、鄒、費等小國,巴蜀、閩、越等中大型國家,還有西北 邊境的林胡、樓煩、東胡、匈奴、儀渠,這些國家的實力都不容小覷!

至於第二個盲點就是:當秦始皇在西元前 221年逼迫齊國投降後,秦國是否就真正一統天下了嗎?表面上是如此,但是實際上卻又是另外一回事,因 為在秦始皇統一天下時,始終存在著一個小到不起眼的國家:衛國沒被併吞,而且還維持獨立13年之久。為何畢生追求統一大業的秦始皇會 刻意保留衛國呢?雖然網路上答案很多,但眾多紛紜,這依舊是一個歷史不解之謎。

當秦始皇死了之後,衛國才被秦朝給統一,這下子才算是名符其實的天下一統。不過歷史就是這麼弔詭,當衛國被統一之後的兩年,秦朝就滅 亡了!

《本文為閻驊的一千零一Yeah第553期》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uochun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